为进一步提升心理育人工作实效,完善学院心理健康防护体系,9月25日,心理学院在学促中心举办信息员网格化技能培训会。本次培训旨在赋能学生骨干,使其成为陪伴在同学们身边的“知心伙伴”和连接专业帮助的“暖心桥梁”。培训会由心理学院孙琳副院长主讲,辅导员及各年级班长、团支书、心理委员、宿舍心理信息员等参加培训。
培训会上,孙琳以 “走进心理咨询,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信息员” 为主题,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内容丰富、实用性强的高水平讲座。她首先从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入手,引导同学们正确认识心理咨询,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心理咨询的科学内涵与积极意义。在心理信息员网络化技能部分,孙琳不仅阐述了信息员作为“学院神经末梢”的职责,更具体演示了如何通过日常观察、非侵入性交谈等方式,敏锐识别同学的情绪变化。孙琳特别强调,朋辈辅导的核心是“陪伴与倾听、治疗与解决”。她通过贴近校园生活的实例,如“如何安慰一场考试失利的室友”、“如何回应同学对未来的迷茫”,具体讲解了如何营造安全氛围、进行不加评判的倾听,并明确划定了朋辈互助的边界。
最后,在走进心理咨询环节,孙琳系统地澄清了同学们对心理咨询的常见误区,详细介绍了咨询中心的预约渠道、服务项目及严格的保密伦理,鼓励大家成为科学心理求助观念的传播者。
本场培训内容务实,针对性强。同学们纷纷表示,通过此次学习,不仅明确了自身职责,掌握了实用的助人技能,更增强了对心理健康工作的理解和担任心理信息员的信心。未来,学院将持续加强心理信息员队伍的建设与培训,定期开展案例研讨和技能提升活动,共同营造一个阳光、和谐、安全的校园心理环境。